传奇再续鱼水情, 峰回路转入新境———旅日画家王传峰疫后最新创作心路历程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22
在中日绘画交流方面,改革开放以后赴日发展的画家王传峰取得了独一无二的傲人成绩。他以鱼为主题的画作自成一派,独领风骚。作品在日本大受好评,人气持久不衰,不仅获奖无数,还两次入选日本发行的中日友好主题邮票图案,创造了蜚声日本艺术界的传奇。2020年以来的三年疫情,

在中日绘画交流方面,改革开放以后赴日发展的画家王传峰取得了独一无二的傲人成绩。他以鱼为主题的画作自成一派,独领风骚。作品在日本大受好评,人气持久不衰,不仅获奖无数,还两次入选日本发行的中日友好主题邮票图案,创造了蜚声日本艺术界的传奇。2020年以来的三年疫情,无疑给这位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带来了冲击与影响,而三年闭关与生活的磨砺又使他的艺术灵感得到激发,创作进入新境界。近日,《人民中国》顾问、前总编辑王众一专访了王传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听他娓娓道来这三年最新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艺术的最新见解。

王传峰对自己一路走来的过往有着清醒的认识。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沂蒙山一个懵懂的孩童,到西子湖畔意气风发的青年,再到富士山下生活的三十余年,酸甜苦辣都尝到过,有时候回想几十年的经历,带着幸福和泪水,但正是对绘画无休止的爱,帮助我走到今天。”

疫情中的“脱胎换骨”

在疫情前,王传峰已经进入稳定的创作状态。笔者在2020年初就参观过他在银座创立的王传峰美术馆。那是一个“小而美”的艺术空间,令人流连忘返。在疫情初期,我听说他把美术馆的参观方式调整为预约制。当时疫情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富士山工作室往返东京的行程也伴随着感染风险。随着疫情的发展,他索性决定关掉这座凝聚心血打造的美术馆,转而将富士山下一个老旧工厂的仓库打造成了焕然一新的“王传峰工作室”,他自主设计的这个工作室也得到了老朋友隈研吾支招。

在新工作室中交流的建筑师隈研吾(左)和王传峰(2022年)

在这座可以激发他创作灵感的宝地,他闭关三年,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在广阔的场地之中绘制着巨幅的画作,呈现着自己对未来的全新向往。“这三年中,生活确实有了别样的变化,疫情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也在疫情之后‘脱胎换骨’,进入到了新的生命状态和艺术创作状态之中。”王传峰这样回顾自己的改变。

和“鱼”的不解之缘

鱼是王传峰的一个创作符号,是他自己编织出来的一个从未中断的梦。从童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他一路画下来,并不断续写着他梦中的鱼水之情。

2002年,他的作品《源远流长》被日本国总务省选为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邮票,并公开发行。两条金鱼,三十朵樱花,使这幅作品充满了象征意味的寓意。很久以前,日本并没有金鱼。日本的第一批金鱼是五百年前从宁波经过长途跋涉被运送到日本的,因为水土不服,那批金鱼全部死掉了。后来,人们又从福建的泉州运送了一批金鱼,很幸运地,这批金鱼存活了下来,从此在日本的土地上繁衍至今。这相互交融的两条小小的金鱼和三十朵盛放的樱花里面,蕴藏着中日千百年来的文化交流缩影。两条小小的金鱼从古代游到今天,以小见大地完成了古今对话,并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邮票《源远流长》(2002年)

其实画鱼的灵感来自他儿时的经历。王传峰出生于山东的沂蒙山区,小时候他总爱在山中嬉戏,偶尔会寻到一些有鱼化石的石头片,那时候他的心中就有一个疑问,我们居住的地方,原来会不会是海洋呢?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印证了他的观点:几亿年沧海桑田,他的故乡原来真的曾经是一片汪洋,真的曾有鱼儿畅游其间。他忘不掉母亲为他制作的剪纸,农村年节时挂于床头的年画,年少时挨家挨户收集的盘盏……这些陪伴他长大的物件中,都有鱼的影子。家乡民俗学的符号进一步加深了他脑海之中留下的有关鱼的印象,并在他的生命之中刻下了很重的痕迹。可以说,少时的这些意象的烙印成了他现在创作的主题。他本人就说过,“我的艺术生活起源于鱼,而鱼,又占据了我艺术生活的全部,是我生命的表达。”

年年有余(2021年作品)

丹鱼映水(2024年作品)

王传峰从14岁开始创作,青年时东渡日本发展,经过几十年风雨洗礼与磨砺,厚积薄发,作品逐渐成熟。朋友和世人对他的作品见仁见智,也给他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提供了平衡参考的视角。而和自然对话,和物对话,和自己对话,感悟“鱼之乐”,并将这种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令他感到兴奋、激动与愉悦。

东西交融的新探索

多年的积淀使他的作品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风格。但内心求变的艺术家也在伺机通过升级转型完成新一轮蜕变。恰好在疫情三年里,王传峰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三年闭关中,在和鱼的“神交”中,他努力求变,在对色彩、对自然、对大地、对未来的思考之中,他迷上了色彩奔放的抽象油画创作。先前鱼水之情的灵感为他打开了新天地:他要在新创作的巨幅布面油画作品序列中,通过许多线条来抽象地表达如水一般流动的思绪,表达对万物、生命和自然的敬重与向往。三年里,他循着这样的灵感每天在工作室中工作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绘制了大量经过创新、改革的新作。从过去的水墨画到日本画再到油画,他进一步理顺了艺术脉络,完成了风格创新的探索。

光明(2022年作品)

梵(2022年作品)

为什么要画油画呢?我想这是画家为了应对自己情绪的波动而进行的尝试吧。让自己的画作色彩更加美丽,用美丽的色彩疗愈疫情下疲惫的心灵。我的这一猜想得到了画家本人的证实。王传峰说,“这三年里我理解了浓烈的色彩,对西方抽象的绘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遇见了一位我非常欣赏的艺术家里希特。面对着不安的情绪,绘画给我提供了一个栖息的场所,慢慢地把我的迷茫转变为了向往,转变成了期望。”

开幕式上,时任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东京国立博物馆副馆长富田淳和王传峰一道剪彩

其实回望许多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很多人都经历过苦闷、沧桑、磨难、迷茫。在这次疫情中,王传峰的海外个展计划全部取消。这样的挫折却让王传峰对生命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身处顺境与身处逆境会有很多不同,他的画风经历了这三年后产生了彻底的蜕变。2022年9月3日,王传峰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个人艺术展“遇——王传峰的世界”,将他的油画新作和同时期新创作的与鱼有关的绘画和装置一并展出。在他的新作中完全看不到沮丧、悲观。油画线条明快色彩炽热,他擅长画的鱼儿也在鲜艳的色调中伴随着花儿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以花为媒 传递美好

说到鲜花,王传峰来到日本生活之后,被日本人生活美学中的情趣所打动,“他们往往会在房间里得体地插一些花点缀生活空间。这唤醒了我对中国南宋时期文化的感受,那种对人的敬重,对物的移情,能够把美好而简单的事物看得那么纯粹,真是一件快事。”于是,王式插花也成为了王传峰绘画之余的一大乐事——通过一枝花在现实的世界里表达自己的情感。

春色满园(2021年作品)

平安之花(2022年作品)

王式插花的花器是充满生命力的竹筐。《人民中国》就曾以王传峰的竹筐插花为题做过随刊赠送小月历。图片由日本国宝级摄影大师筱山纪信拍摄。那组摄影作品足有几百张,日本讲谈社将其结集为《余香》,在日本被评价为“最美的书”。2024年1月4日筱山纪信猝然离世,王传峰十分悲伤。“好在他的镜头下记录的美好将永远陪伴着我们。”

王传峰与摄影家筱山纪信(2021年)

传奇再续鱼水情, 峰回路转入新境———旅日画家王传峰疫后最新创作心路历程

传奇再续鱼水情, 峰回路转入新境———旅日画家王传峰疫后最新创作心路历程

王传峰与摄影家上田义彦(2021年)

后来,王传峰又把中国古老的青铜器作为花器进行插花创作。他与日本著名摄影师上田义彦合作完成了这个序列的拍摄,王传峰取谐音将这一序列命名为《同芳》。在王传峰看来,“艺术、绘画、插花都是很见人的修为的。这种美好只有自己体会得到,我也很愿意把这种美好传递下去,传递给每一个艺术的受益者。”

成为为中日文化交流游走的“鱼”

对于东方美学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王传峰内心执着的坚守。中国绘画一直以水墨画为主,这对王传峰影响十分深刻。日本的传统绘画群星璀璨,东山魁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高山辰雄的创作风格也给王传峰带来文化交融的灵感。近来在中日绘画市场上,以流行文化为依托的网红画家异军突起,对此,王传峰也谈了自己的看法。“绘画是一种世界语言,世界各国人民看到喜爱的绘画作品时都会产生一种满足感。网红画家代表的是流行和时尚的前沿,勃兴、衰落都会很快。在绘画史中,这也是一种常态。有的时候,声名会让人浮躁。横行的大师,满地跑的巨匠,在流量的裹挟之下把自己包装成‘最好的艺术家’,我想未必符合艺术规律,对于有所坚守的艺术家来说是值得警惕的。”

知鱼之乐(2024年作品)

回望三年疫情,整个社会和世界都因此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生活的方向也作出了很多调整。而王传峰的艺术创作正是在这三年中蓄势而发,完成了逆势成长。他说,“疫情改变了很多东西,但在我心中永远不变的,就是对绘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现在疫情对于大家来说已经是过去时了,我相信,大家也会慢慢地淡忘掉过往的许多感受,人们迎接的永远是新的未来,这也是‘希望’一词的美好所在。作为一名艺术家,我希望自己能够越画越好,越画越轻松。未来在中日交流的艺术旅途上,让自己笔下的鱼伴随着樱花、梅花再一次绽放在两国的土地上,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件备感幸福的事情。”bet356app下载

王传峰简历

1967年生于中国山东,著名旅日华人画家。2011年,被中日友好协会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称号。

文=王众一


bet356注册 bet356app下载 bet356APP